大嘴乌鸦(学名:Corvus macrorhynchos)又叫巨嘴鸦,俗称老鸦、老鸹。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型最大的几个物种之一,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可达50厘米左右。大嘴乌鸦雌雄同形同色,通身漆黑,除头顶、后颈和颈侧之外的其它部分羽毛,带有一些显蓝色、紫色和绿色的金属光泽。嘴粗大,嘴峰弯曲,峰嵴明显,嘴基有长羽,伸至鼻孔处。额较陡突。尾长、呈楔状。后颈羽毛柔软松散如发状,羽干不明显。大嘴乌鸦是杂食性鸟类,对生活环境不挑剔,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喜结群活动于城市、郊区等适宜的环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中国全境可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次生杂木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主要以蝗虫、金龟甲、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蛹为食。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北至俄罗斯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岸、萨哈林岛、黑龙江流域,东至朝鲜、日本、琉球群岛,南至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大嘴乌鸦形态特征
编辑
大嘴乌鸦
(20张)
大小量度:体重♂415-675g,♀412-591g;体长♂440-540mm,♀445-535mm;嘴峰♂52-64mm,♀51-62mm;翅♂290-351mm,♀290-345mm;尾♂193-242mm,♀188-240mm;跗跖♂51-69mm,♀53-67mm。(注:♂雄性;♀雌性) [1]
大嘴乌鸦栖息环境
编辑大嘴乌鸦生活习性
编辑大嘴乌鸦习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见和秃鼻乌鸦、小嘴乌鸦混群活动,偶尔也见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的大群。多在树上或地上栖息,也栖于电柱上和屋脊上。性机警,常伸颈张望和注意观察四周动静,对持枪的人尤为警惕,很远即飞并不断扭头向后张望。但无人的时候却很大胆,有时甚至到居民院坝、猪圈、打谷场、牛棚等处觅食,一旦发现人出来会立即发出警叫声,全群一哄而散,飞到附近树上,待人一离去又会逐渐试探着飞去觅食。有时甚至偷偷地紧跟在耕地的农民后面啄食从土壤中犁出的食物或站在牛背上啄食寄生虫。早晨和下午较为活跃,觅食频繁,中午多在食场附近树上休息。[1]
大嘴乌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是中国常见的留鸟。喜欢在林间路旁、河谷、海岸、农田、沼泽和草地上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在山顶灌丛和高山苔原地带。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农田、村庄等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有时也出入于城镇公园和城区树上。由于各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大嘴乌鸦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以路旁、公园中的高大乔木为落脚点。[1]
大嘴乌鸦食性
大嘴乌鸦叫声
大嘴乌鸦分布范围
编辑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北至俄罗斯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岸、萨哈林岛、黑龙江流域,东至朝鲜、日本、琉球群岛,南至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4]
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和青海东部,往南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长江以南的整个南部省区,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南至广东、香港、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1]
大嘴乌鸦繁殖方式
编辑繁殖期3-6月。营巢于高大乔木顶部枝杈处,距地高5-20m。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内垫有枯草、植物纤维、树皮、草根、毛发、苔藓、羽毛等柔软物质,巢呈碗状。3月开始营巢,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5枚。卵天蓝色或深蓝绿色、被有褐色和灰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41-48.8mm×27.4-30.2mm,平均43.3mm×29.0mm。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留巢期26-30天。[1]
大嘴乌鸦亚种分化
编辑中文名称 | 学 名 | |
---|---|---|
1 | 大嘴乌鸦普通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colonorum |
2 | 大嘴乌鸦奄美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connectens |
3 | 大嘴乌鸦印度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culminatus |
4 | 大嘴乌鸦西藏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intermedius |
5 | 大嘴乌鸦日本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japonensis |
6 | 大嘴乌鸦缅泰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levaillantii |
7 | 大嘴乌鸦指名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macrorhynchos |
8 | 大嘴乌鸦东北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mandshuricus |
9 | 大嘴乌鸦琉球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osai |
10 | 大嘴乌鸦菲律宾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philippinus |
11 | 大嘴乌鸦青藏亚种 | Corvus macrorhynchos tibetosinensis |
大嘴乌鸦种群现状
编辑大嘴乌鸦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但亦明显下降。据在长白山的调查,1963年在红松阔叶林每小时遇见率为2.4只,林缘河谷阔叶林每小时遇见率为2.2只;而1980年在上述生境再次调查,每小时遇见率仅为0.76只,数量明显下降。[1]
大嘴乌鸦保护级别
编辑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213-215
- 2. 大嘴乌鸦图册网址 .flickriver[引用日期2013-12-12]
- 3. 大嘴乌鸦分布图 .DISCOVER LIFE[引用日期2013-12-12]
- 4. Corvus macrorhynchos .The IUCN Red List .2013-02[引用日期2013-12-12]
- 5. Large-billed Crow (Corvus macrorhynchos) . IBC Bird Collection[引用日期2013-12-12]
- 6. Large-billed Crow Corvus macrorhynchos .BirdLife[引用日期2013-12-12]
词条标签: